top of page
搜尋

羅馬帝國晚期的「多瑙集團」(一)

文-賴庭光 編輯-Alice Wang

羅馬帝國晚期的「多瑙集團」 主講:孫隆基 / 文:賴庭光

如果攤開世界地圖,從歐洲綿延到北非、小亞細亞、近東,這些鄰近地中海的地域,存在著將近百個國家,但若回到公元前左右的時空,這些地域皆屬同一政權的控制之下,更難令人置信的是,這個成就的締造者最初竟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城邦。

羅馬發跡自拉丁平原,後來成長至環地中海的龐大政體,她在公元二世紀前後達到了鼎盛,北起不列顛,南至紅海,東至美索不達米亞流域,最西邊可達直布羅陀。

但這個人類史上的奇蹟政體,最後收場的方式卻頗令人費解,過往的歷史教科書對於這段歷史缺乏宏觀的視角,往往草草一筆帶過,浪漫主義筆調的史家單純將其解釋為「文明的衰頹、野蠻的勝利」,這個觀點無疑已經落伍,若我們要通盤理解這段複雜的歷史,一切都還要從羅馬帝國晚期的「多瑙集團」開始說起。

羅馬的太平盛世持續了近兩百年,直到二世紀末,北疆的哥特族群開始南下騷擾,「五賢帝」最後一位的奧里略,晚年就為了邊防問題而疲於奔命,在多瑙河沿線布置了大量的軍事要塞。

五賢帝奧里略

電影「神鬼戰士」中視察多瑙河前線的奧里略

就在羅馬為了哥特人問題而忙得焦頭爛額時,東疆又面臨了史無前例的強敵─薩珊帝國,薩珊取代了「安息」這個鬆散的邦聯政體,以中央集權的體制興起,對羅馬的東部省分產生莫大的威脅,羅馬皇帝瓦勒良(Valerian)更在親征薩珊帝國的軍事行動中被俘,這個震驚的消息在後世看來正是一個分水嶺,因為羅馬中央至此開始陷入一連串的混亂,羅馬分裂成了三個部分,開始了另類的「三國時代」(AD.235-284)。

羅馬三世紀危機

羅馬的「三國時代」,黃色部分為帕密拉帝國,紅色為羅馬中央,綠色則是高盧帝國

高盧帝國、羅馬中央、帕密拉帝國各自分庭抗禮,但分裂最初的動機是為了因應國土疆域過於廣大,而實行的國防分工。收拾這個局面的中興之主─奧雷良,雖勉強完成了統一的局面,但旋即死於政變暗殺。

全軍破敵(羅馬)

遊戲「全軍破敵羅馬2」中奧雷良的形象

羅馬中樞又開始陷入長期的混亂,透過軍事政變紫袍加身的皇帝們,共通之處在於他們多半出身於多瑙河前線的省份,或是間接與其相關,帝國晚期這些帝冑將相,絕大多數都是有著這個背景,我們姑且將其稱作「多瑙集團」吧。

待續...

136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​簡介

歷史大觀園是為了華語社會所創建的歷史教育平台。在全球化的時代下,以歷史學家的觀點剖析各國歷史﹐筆者包含精通世界史的孫隆基教授,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史的杜子信助理教授。提供備考學生以及教育人士免費的教材資源與最新的史學創見。


免費訂閱

© 2023 by FEEDs & GRIDs. 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location: 台灣 台北市/ 嘉義縣 中正大學

bottom of page